2025年9月4日至5日,山西省现代农业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在汾阳市成功举办了“2025年油料作物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”。会议期间,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耕作制度岗位科学家、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张正研究员作了题为《鲜食玉米‖鲜食花生带状轮作技术》的专题报告,为山西旱作农业区实现“高产值、高效益”协同发展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路径。
张正研究员指出,该技术通过鲜食玉米与鲜食花生的带状间作和轮作配置,实现了“两鲜搭配、农牧结合”。既能生产经济效益突出的鲜食农产品,又为养殖业提供优质青贮饲料,形成“种植–养殖–肥田”的良性循环,显著提升土地复合产出率和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。
针对山西这一北方旱作农业区,张正研究员强调,要推广该模式必须突破以下关键技术环节:1、品种适配:选育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鲜食玉米、鲜食花生品种;2、水肥协同:优化灌溉与施肥方案,确保作物在带状间作中的养分供给平衡;3、机械化收获:研发或改进适用于带状轮作的收获机械,提高作业效率。他建议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构建“企业 + 合作社 + 农户”的订单生产模式,推动技术标准化、规模化应用。
山西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表示,将积极对接张正研究员团队,深入探索、总结并示范“鲜食玉米–花生带状种植”技术。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,力争为山西花生产业的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提供新模式、新路径。